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9日电(赵叶苹 王存福)我国自2008年起正式将端午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,本月16日的端午节已是第三次以法定节假日的身份出现。除立法的方式外,民俗学者建议,旅游地区可结合本地特点大力发展端午文化游。
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赵全鹏说,端午节在海南亦称端午食会,历年海南各城乡都会举办各种活动,时间一般从农历五月一日持续到初五。赛龙舟、猜谜、结彩船、沿河唱饮、赠粽子、食粽子、戴香包、洗龙水、跑旱船等都是海南不同市县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内容。
民俗学研究发现,在不少省区市,由于各城乡间往来很少,活动内容也都不大相同,相对规模较小,形成的影响力也不大。近年来,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,一些旧的文化习俗也在逐渐消亡,年轻人大多不在乎或不懂得传统习惯,抢救这些濒临消亡的节日文化或习俗如今显得十分重要。
赵全鹏说,国内旅游大省或旅游胜地可结合本地特色,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,发扬和传承古老的文化习俗。这至少可以产生多种积极效果: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;让国内游客在外地也能浸染端午文化,消除不能在家过节的遗憾;而且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牵头挖掘地方特色文化,投入有保障,文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;展示当地传统文化习俗,既能丰富当地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,也可取得经济效益,形成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他建议,海南民间有很多区别于其他省份的独特文化元素,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,海南应更多地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习俗,让国内外游客在海南旅游时能体验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端午、中秋、春节等节日的文化魅力。